專案名稱 : APL11-廟殿感應
執行單位 : 博雅書院 /
服務時間 : 開始日期 : 2020-11-01 ~ 結束日期 : 2022-05-31
服務場域 : 臺中市
參與人數 : 5 人
負責人 : 王崇名 教授
校內分機 : 04-2359-0121 ~
服務類別 : 專案服務
服務屬性 : 主題宣導
服務對象 : 一般民眾
西元年度--> ----- 母計畫-->
專案簡介 :
從清領時期,許多移民渡海來臺時,因臺灣海峽風浪大,皆會攜帶神像、香火作為護身符,也因此為台灣廟宇文化拉開序幕。至今幾百年,廟宇的數量也有九千六百多座之多,為台灣傳統且廣泛的民間信仰。除了數量眾多之外,廟本身也有許多的特殊文化、歷史背景、傳統技藝的雕刻繪畫等,都有許多相當值得多加探討以及保存的部分,但許多民眾對於廟宇文化上的認識與參與度逐漸式微,雖然許多網頁或是書籍資料中有許多廟宇相關資訊,但因為宗教色彩重且多半較無趣、與生活連結少,導致只有少數人有意願觀看,且也缺少吸引民眾觀看的契機。因此我們團隊期望透過拍攝影片和街頭訪問的方式,深入了解年輕族群或者各年齡層人們拜訪廟宇的原因及理由,並以簡單輕鬆的氛圍介紹廟相關的知識,讓廟宇更貼近你我的生活。
成果報告 :
A. 開會時間
在線上授課期間,我們以線上開會為主,主要討論APL 的主題以及內容, 進行多次的修改以及討論,成為現在我們APL 計畫呈現的方式。下面分別為我 們進行線上討論時的樣子,以及實體開會時的照片。
討論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貼文,由每個月份都有一位負責主要 主題的夥伴,對於主題進行分享,並由大家共同討論進行修改,接著由搜集資 料、貼文撰寫、繪圖分享相關內容,並與大家討論需要修改的部分。
第二部分為訪問,由編寫腳本進行腳本書寫,並與大家共同討論內容,每次訪談廟宇時,都有一個主要議題,由大家共同提出並決定使用哪項作為主要議題。
第三部分為影片,在剪輯影片完成後,大家一起欣賞影片內容,並一起討論需要修改的內容。
B. 實地訪談、拍攝影片
在前往拍攝前,我們會先查閱書籍、網路資料簡單認識廟宇,並在開會期 間進行廟宇訪問有關的內容討論與規劃。對於廟宇有簡單認識後,再喬定大家 可以的時間與廟方聯絡通知。
在實地拍攝前,我們會先打電話給訪問的廟宇,進行詢問以及告知我們所 要做的事情,如果有廟宇相關的人員能夠進行導覽。也會同時預約導覽行程。 在前期的影片中,我們會將導覽的內容放進影片進行廟宇的簡單介紹,而後期 我們將導覽內容中所學,以及我們本身所了解的內容進行合併與整合。由我們 本身作為介紹廟宇的成員。
而隨機的街訪,則是以廟宇的信眾為主,除了有時候廟宇信眾較少時,會 訪問在廟宇進行相關儀式的長輩們(如誦經團的奶奶們、廟宇的執行長等)。 在訪問前我們會先詢問信眾是否有意願進行訪問,並簡單描述我們的訪問題 目,讓大家有時間可以進行思考。拒絕訪問的信眾,我們也會做簡單的道謝, 感謝他花時間聽我們說明APL 內容,願意接受訪問的信眾,則會以不影響其他 信眾和廟宇的原則下,進行腳本內容的訪問,並且適時地做出相對應的延伸, 使得訪問內容不再只是單一的對話方式。
在訪問結束之後,會由影片剪輯,進行影片的剪輯與上字幕,在上到 Youtube 前,由大家一起觀賞提出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後確認無誤後,將內容 上到Youtube 頻道,同時也會在instagram 中跟粉絲進行宣傳。
C. 貼文內容、呈現
貼文內容,由主要負責人提出每個月的系列主題,提出之後,再將系列主題分為細部內容進行討論,決定完內容後,進行資料搜集(網路上、圖書館等),之後進行資料內容的整理與貼文內容的撰寫,再由繪圖進行文章內容的繪製(如果是介紹廟宇時,則會使用訪問時所拍攝的照片)。
在開會期間與大家討論貼文內容、排版是否有需要修改的部分,如果沒有的話,在所安排的時間裡,發布相關內容的貼文,同時也與粉絲進行互動、發布限時動態宣布發布新貼文等互動過程。
D. 與老師溝通與討論
在前期時,因為方向不定所以曾邀約校內的通識課老師-周明老師,提供我們相關的內容與意見,並調整團隊的方向,周明老師也曾幫忙我們與樂成宮主委進行面談,以及萬和宮的志工老師進行簡單導覽與訪談。
定期也有跟指導老師-崇名老師,進行APL 內容的討論,並由老師提供相關的意見和看法,與我們的思考進行碰撞,獲得更多適合現在我們APL 發展方向的內容。
E. 廟宇內容總統整
在經過影片、貼文內容的呈現之後,在某次審查時老師有提到,可以做個歸納性的統整,讓這九間廟宇有串連與關係,因此我們依據我們五位的想法與理念,做出屬於我們的統整方式。
由於統整串連的方式相當的且繁雜,我們以最初我們接觸這些廟宇前,與接觸廟宇後所認識到的內容,進行規劃與整理,分為遶境、商圈、文物館、媽祖面貌顏色、石獅子模樣、地方廟人群廟分類、各廟宇的活動等,進行有相關性的整合。
其目的在於透過這些整理,可以發現哪些廟宇有這些內容,根據自己所需的內容或活動,可以斟酌參加與研究。因為這九間廟宇是由我們團隊所挑選出來,因此在網路上也沒有以這九間廟為主題所統整的內容。
下附我們所整理下來的部分表格,未來會再編寫成貼文和圖片方式呈現,影片則會以我們從開頭到結尾的活動過程,作為呈現。
(1) 遶境
在我們訪問的八間廟宇中,並非所以的廟宇都有舉辦媽祖遶境的活動,而我們依照有媽祖遶境活動的廟宇,進行統整並可發現每間廟宇都有不同的信仰圈,以及遶境文化。
(2) 商圈
並非每間廟宇的附近都有所謂的商圈,而下列出八間廟宇中有商圈的廟宇,並且進行詳盡的說明,對於我們而言商圈的定義即為能夠步行五分鐘以內就到,因為廟宇而構築在旁的商圈,且有大量的攤販與人潮聚集的地方。
(3) 地方廟或人群廟
有些廟宇作為地方中心的廟宇,對於地方的人們來說極具信仰及社會交流的重要功能,平常不會有很多四處各地前往拜訪的信眾,大多以附近鄉里、信仰圈內的信眾為主。
而人群廟就如字面是以人群為主,許多四處各地前來的信眾進行拜訪。
(4) 活動
每個廟宇都有許多不同的活動,因此我們對於廟宇的活動進行整理。
執行成果
1. YouTube 頻道
i. 2021 年暑假創立頻道
以街訪型式影片搭配介紹,走訪台中八間媽祖廟
ii. 2021/07/07~2022/04/10
YouTube 頻道經營九個月,頻道累積觀看次數達625 次,單支影片最高觀看達419 次。
iii. 2021/09/15 發布第一支影片
首支影片前往位於台中中區巷弄的百年廟宇-萬春宮,透過住持詳細地介紹認識萬春宮歷史演變及具特色的格局與文物們。街訪以簡單輕鬆的方式談論民眾對於廟宇的認識及想法、參拜習慣等。
iv. 2021/10/16 第二支影片
廟宇參訪第二站來到赫赫有名的大甲鎮瀾宮!鎮瀾宮也是歷史相當悠久的一間廟宇,也有相當多文物,更是擁有豐富的活動,無論是被Discovery 譽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的繞境活動,亦或是萬眾騎bike 活動,都讓廟宇文化更加多元化。
v. 2021/12/15 廟殿第三站
此次來到北屯區的南興宮,周圍較無景點,多為住宅區,因此顯得格外幽靜。雖廟宇本身無導覽人員,理事及其餘工作人員卻相當熱情招呼、講解及分享,協助團隊順利完成拍攝。
vi. 2021/03/03 街訪第四訪
前往沙鹿區的「朝興宮」,除了更加認識廟宇,增加介紹自製護身符的環節,添加影片趣味性。
vii. 2021/03/31 廟宇第五拍
拜訪位於南屯區的萬和宮,歷史文物保存相當完整,更創建文物館以維護文化。此次拍攝經由審查建議與團隊討論後,調整拍攝方式與內容,保留初衷外更增添新火花,讓影片更具獨特性。
2. Instagram 文章
創立於2021 年暑假,以圖文方式分享廟宇小知識與介紹,讓那些不曾注意過的小細節都成為有趣的一切!
頁面最初的文章以介紹團隊為主軸,涵蓋團隊初衷、目的及管道,讓觀看者能簡單清楚了解粉專目的,並吸引對廟宇相關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
以當次主題進行繪製相應圖樣,並使用固定模板使頁面整齊具特色。內頁部分將資料重點統整並搭配小插圖,使觀看者一目瞭然。其中部分內容較難文字說明者配合照片、圖片講解,使閱讀性更佳。結尾部分註記資料來源,表達對原創者的尊重及對觀眾資訊來源的責任。
將主題資料以較有趣生動的方式講述,讓觀看者不易覺得文字過多而疲乏或隨意滑過、像教科書般較無趣,猶如真人在面前聊天般,輕鬆獲取知識。
累積發布21篇貼文且達到117個粉絲數。
3. KPI 績效指標
目標一 : IG 粉絲追蹤人數達100人
將目前民眾廣泛使用的社群平台-Instagram 作為其中一個推廣管道,分享與廟宇相關的生活化小知識,並將目標設為追蹤人數達100 人。目前追蹤數為117 人,穩定成長中,也會有粉絲們看完文章後留言,與團隊良好互動。
目標二 : YouTube 影片累積觀看人數達500 人
我們將目前使用相當普及的影音平台-YouTube 作為另一個推廣管道,影片結合廟宇導覽與街訪,希望觀看我們頻道的民眾們能透過影片,瞭解不同民眾對於該議題的想法並有更多不同的感受。我們將影片目標設為累積觀看次數達500,目前觀看次數達到625 次,隨著定期上片增加瀏覽,也有許多忠實觀眾們會留言表達對於影片的想法,讓團隊與觀眾們可以相互交流!
目標三 : 參與式計畫參與人數達20 人
我們希望透過將參與者直接實地參訪的方式,拉進廟宇與人距離,並透過遊戲方式讓大家更進一步認識廟宇文化,將目標設為參與人數達20 人。活動參與人數總共22 人,回饋表單中也得到許多參與者的正向支持、滿意度高,且與團隊預期的參與者收穫擁有高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