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社會實踐資訊整合平台---吳毓媺老師
吳毓媺老師

吳毓媺老師

四箴國中

教師增能研習--彰化南郭國小


南郭國小校外觀摩心得--訪南郭,想四庄 

南門市場、郡守官舍、尋常街巷;土角厝、自強市場、曲折小巷--這裡和四箴附近,好像蠻像的--這是我對此地的第一印象。然而一天的走訪下來,我了解到我們最大的不同:「四庄」還只是塊待雕琢的璞玉。 

「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拿書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歷程不斷相互印證,不斷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運用前人的智慧」,我很喜歡呂世浩教授的這段話,而此次參訪南郭,讓我感佩最深的,就是我從這一系列的課程中,看到老師將課堂所教授的內容,透過設計轉化成為學生素養的努力。透過這一系列課程的設計,除了讓學生學到有步驟條理地解決問題,更讓學生由無感到五感全開,且成為有根、有溫度的人。 

以「開市了」這門課程為例,從說明問題(發現問題、了解現況、界定問題)→檢視可行政策→提出公共政策議案→擬定行動計畫,學生們以實際行動關心南門市場及周遭市街,過程中,透過老師的設計引導(如五感體驗表),學生在走出去的時候,充分打開感官,去感受、去發現這個平時再熟悉不過的的街區,其實處處藏著驚喜!為了解南門市場的現況,學生們需要與攤商接觸,透過老師的提點,從中學習訪談的技巧與表達的條理;為活化市場與街區,學生們集思廣益、腦力激盪、評估規劃,將腦中的點子化為可行的方案,更付諸行動,策劃一系列的展覽。於是,課本中原本平面的介紹,成了具體可感知的體驗,課堂上不知與生活有何關聯的課程內容知識、老師口中一再強調的態度,都不再平面、抽象、口號化,而真實轉化為學生的素養:他們認真思考自己能為在地做些什麼,他們看到自己能有所作為,他們更了解到課堂所學與生活沒有距離,學習於是變得有意義。 

這樣的用心,同樣體現在南郭郡守官舍群空間改造再利用的系列課程中,學生對於自己從小生長的這個地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那些過往存在於社會課本上的名詞,不再生硬遙遠;一連串的行動後,最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們與在地的情感連結,也堅實地建立了起來。 

再次感謝東海USR計畫團隊,讓我有機會成為此行的一員,得以觀摩南郭國小的做法,對於「四庄故事」(四箴的跨域校本課程)的未來,也有了更多的想像與信心 。 

前方的路似乎益發清楚了起來…


參與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