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社會實踐資訊整合平台---林書廷
林書廷

林書廷

資訊管理學系

APL11-廟殿感應


1. APL 反思

大一到大四在博雅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活動,過去的活動都有主要的目的或作業流程,相較APL 我覺得最根本的差異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因此第一步我們需要學會觀察,同時這個問題還需有被解決的價值,可能我們認為有必要被解決的問題,在老師的眼中根本稱不上一個問題,所以如何表達自己主張的價值是執行APL 的第二步。
執行前期是相對痛苦的時期,好幾次都有想放棄的念頭,每次審查完後都要重新進行目標管理,到底要照著評審的意思走,或是做我們自己想做的事,讓團隊一直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拉扯。如何實現我們想傳達的理念也相當令人費神,幸虧有崇明老師和其他老師的協助,我們才能一直走到最後,也感謝同伴們的堅持才沒有讓這段時間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白費,縱然痛苦的時間多過於快樂的感受,但是我認為整個APL 的過程是出社會前相當不錯的訓練。

2. 個人的學習與成長

經過APL我想我又更認識了自己一點,從跟別人合作知道自己是比較慢步調的人,所以面對跟自己個性截然不同的人要如何應對甚至趨避有了一些體悟,也嘗試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講出來,雖然不見得每次的溝通都是成功的,但至少一昧追求團隊和氣的我也算是有了一點突破。
另外在受挫能力上我覺得得到了不少提升,例如在訪問路人前要先和他們搭話,被拒絕的次數當然是不在話下,或是審查完後要進行大量的修正和討論,但還是一次次的重新振作,每一次的拒絕和否定都加強了我的韌性,最後才有了現在的成果,所以對於想完成的目標我會更積極主動。
最後也為達成團隊目標的大家感到驕傲,看到一些書院生甚至社會人士因為我們而對臺灣的廟宇文化有更多的認識,真的很欣慰,原來自己也能為臺灣的廟宇文化貢獻一點影響力。


參與專案

APL11-廟殿感應

團隊期望透過拍攝影片和街頭訪問的方式,深入了解年輕族群或者 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