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寫作/0260
本課程所從事的服務工作是到國小和小學生們說故事,這個故事是我們這些修課學生利用歷史學的基礎,經過史料的收集後將史料改編成小朋友也可以簡單理解的繪本。完成改編的繪本故事後,還要到服務的國小將繪本的內容展演給小朋友看,並引導他們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歷史知識。而在正式展演前,老師們還有安排相見歡的活動,讓我們透過相見歡,先和小朋友互動、認識彼此,讓展演可以順利。
服務對象為小學三年級的學童,也許這個時期大多數的小朋友雖有聽過一些歷史故事,但也許都是從帝王將相的角度去認知,或許透過不同的視角去詮釋同一件歷史事件會讓小朋友有不一樣的體會。如果我們帶給小朋友的故事他以前沒有聽過,那也算是帶給他們一個新知識。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歷史故事可以吸引小朋友對歷史的興趣,甚至引發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事情。
這是我第二次修習歷史故事寫作課程,對於課程為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非常清楚。我第一次參與的組別都是和熟識的同學一起,合作過程幾乎是順暢無阻。然而這次是和以前完全沒有修過類似實作課程經驗的學弟們一組,雖然還一位有經驗的組員,但是在討論故事、製作繪本到實際展演,基本上還是由我主導。期間一直很擔心自己是否過於強勢,加上學弟們一開始都不太發表自己的想法,所幸在不斷誘導學弟們發言後,才比較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建議。在互相理解的情況下,彼此合作也更加順利。
這次帶給小朋友的故事主題是「鄭和下西洋」,但我們以虛構的角色之視角配合史料的紀錄去構築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經過,故事方面盡量描寫主角的心路歷程。一反以領導者(鄭和)的角色去描述一件事,主角在身分設定上採用經常被忽略的小人物(船工),這是一個用不同角度去解讀的歷史故事。老師在課堂和我們討論故事要怎麼設計時,也提到我們要跳脫故有的想法,像是試著用沒有留名的小人物去發展故事,不然創作出來的東西和一般人所認知的不過是大同小異、千篇一律。這樣擺脫框架的思考方式不僅以後從事史學研究或面對其他事物時,可以有新的見解,找到同中求異的契機。
其實在我們設計的故事中,有一個寓意是期許小朋友對新事物應該抱持著勇於探索的心態,就像主角雖然第一次出海就遇到生命危險,但也受到異文化吸引,所以對下一次的冒險充滿期待。現在大多數人都習慣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中,認為安於現狀的生活是一種小確幸,而不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或接受挑戰。像是有很多學生對上台表演、發表意見感到排斥,但是勇敢走上講台表達有助於訓練自己的台風和表現能力。我在展演的時候作為主要的說書人,承受了小朋友最直接的挑戰,還要維持整體氣氛。也許很多同學覺得這是個不討喜、責任大的職責,但我認為不斷上台帶給我的歷練,使我對於面對群眾更不陌生,也有更好的臨機應變能力去面對突發狀況。
大學生不只是在課業上研究與付出,同時對於周遭社群的關懷也是需要兼具讀,這就是服務學習的一個重要觀念。瑞峰國小的小朋友在給我們回饋中,有些人提到希望我們可以再去說故事給他們聽,當看到這樣的問卷時,就想說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期望,其中一個原因會不會是他們周遭很少、沒有人這樣跟他們說故事?自己閱讀當然有其樂趣,但是有其他人引導小朋友閱讀也有不一樣的風味,還有陪伴的作用。現在的社會型態造成雙薪家庭或隔代教養家庭,父母可能鮮少有機會陪伴自己的孩子,我們這群大哥哥大姊姊不管是相見歡,還是展演故事給小朋友的那些時間,也許就在他們心中成為一個特別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