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清邁兒少關懷服務隊
經過了這次清邁兒少服務的經驗,我看到且學到了很多,不僅是視覺上的、感官上的,更多是心靈上的。首先是一下飛機抵達泰國,我們在前往蒙納教會的路上,從車窗望出去的沿途風景都帶著黃藍色調,總覺得泰國不論是風景或是食物顏色飽和度都很高。在蒙納學生中心與孩子相處了短短六天,我看到了他們的資源匱乏,跟我們生活的地方比起來真的差太多了,像是孩子們的拖鞋都穿到快要磨平了、每天吃的飯菜也都是很簡單的菜、很少有機會可以到市區看看,因為交通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大問題,甚至還聽到秀惠姐說他們洗澡是沒有熱水的,孩子們在冬天洗澡一樣是洗冷水澡,當下聽到非常不捨,也無法想像他們從小到大的生活。
和孩子們一起完成教案和團康後,我非常有感觸的是孩子們叫我老師的時候,才第一次見面,我就可以感受到他們散發出的那種天真,小孩子們都很渴望大哥哥大姊姊可以關注到他們,抱抱他們;在畫未來的自己時,我很享受帶領孩子一起作畫的感覺,其中有一個孩子很小,不會在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我就幫他描下自己的右手,他看到之後很開心的對我笑,在那一刻我也覺得很滿足。
非常記得當我們要從蒙納離開時的畫面,那時候我們都坐上車準備要離開時,老師匆匆忙忙的跑來敲打車窗,告訴我們孩子在學校欄杆裡看我們,我立刻衝下車,和孩子們在欄杆縫隙中,摸摸彼此的手,好好道別,而在最後一刻,當他們老師吹哨子呼喚孩子回去時,站在我面前的小女生,立刻將他手上的髮圈拔下來送給我,這個舉動讓我在離開的路上想了好久好久,我不禁想一個這麼小的孩子怎麼這麼懂事,將他身上代表自己的東西留給我,讓我帶了一個貴重的禮物回來。
另外,我也很喜歡和團隊夥伴們想出的感恩時間,特別剪了當地得花草、樹枝、石頭排成螺旋,並且我們點了蠟燭,圍一圈發表感言、沈澱、回顧,非常喜歡那樣的氛圍和感受,那時候坐在我兩旁的孩子還問我:老師你們過年還會回來嗎?我非常遺憾地說不會,也很開心他這樣問我,那時我就決定以後一定會自己過去找他們;而有一個孩子發表的感言也很觸動我,他說:「謝謝你們帶的活動,我們都很愛,祝你們身體健康,可以認識主耶穌,下一年還來。」雖然只是短短的一段話,但它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讓我感受到孩子的真誠,以及他們對宗教的信仰,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心靈的寄託。
透過一些家訪,還有實際的服務弱勢兒童,了解他們的背景大多是貧苦,且沒有爸媽在身邊的,能理解小孩子們缺乏的那種原生家庭的愛,其中探訪了一位奶奶,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但是在秀惠姐的翻譯下,我仍然為他的處境其感到難過,奶奶卻非常強的說自己很知足,也覺得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了,讓我也很欣慰,在最後要走時,我決定把在蒙納受到孩子的愛反饋於他,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讓他能有力量,我覺得這個舉動是深受孩子們的啟發的;另外,大部分的孩子沒有泰國身分證,在畫未來的自己時,可以看到我自己和他們小時候的差別,舉例來說,還記得我幼稚園時,寫下自己未來想當醫生,去全世界玩,新天的孩子大多也會像我小時候那樣的憧憬,像是好幾個想當醫生、科學家、環遊世界的,可以理解他們透國讀書,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可以脫貧、翻轉人生,但在蒙納,大多數的孩子們比我們多了一個身分上的限制,也好像是因為這樣,他們到夢想都很簡單,不能把夢做太大,而且看得出來他們是知足的。
在服務中,我自己有一個想法就是不要讓孩子們覺得我們是服務者,而他們則是受到服務的對象,我一直想讓他們覺得我們是一起學習、相處,促進我們之間的文化交流等等,不論是陪他們吃早餐、上學,或是一起玩遊戲,我們都是其中的一員,而這些時刻也非常美好,好像在這短短幾天裡,就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樣了。
蒙納和新天的學生中心管教方式跟資源落差極大。在蒙納沒有那麼好的資源,管教相對寬鬆,位在比較偏僻的山區,而新天的資源比較豐富,管教也相對嚴格,位於城市附近,他們的相同之處就是都跟同儕一起生活、成長,和我們從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同的是,他們在生活方面比較獨立,提早進入社會化的過程,對他們來說最親的人可能就是每天一起生活的朋友。
這次的服務結束後,確實讓我更懂的知足、珍惜現在所擁有的,除此之外,真的見識到不同的國家的文化,也落實了我在出發前定下的目標,就是交付他們我能力所及可以給的,並且我要和孩子們互相學習,在帶領他們教案的同時,我也深受啟發;在這短短的幾天感受到孩子們以及志工們滿滿的愛,我滿載而歸,也學會將這些愛反饋於孩子身上,也許是一個擁抱、一顆糖果,那也令我滿足。
也因為這次的服務,讓我對於未來的職業更有想法,雖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我更確定以後的職業走向主要是想和服務人有相關的,並且能更加訓練我的共感情緒,學著在服務人時抽離當下的情緒,去給予那個人的下所需要,或是能幫助到他的。這趟服務的結束只是一個繼續服務下去的開頭,弱勢兒童的議題比比皆是,我們了解後,要如何將這樣的問題給更多不知道、沒有接觸的人關注,才是在現在能力所及下,我們能為了這些孩子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