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大肚山
改變正在發生
四箴國中顏慧萍校長於108年9月27日接受服務學習組的專訪,暢談她的治校理念與作法,同時分享USR計畫:「大肚山兒少青跨世代全人培力創能發展」對於教育現場的影響。
在文化不利的環境中,以多元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發展
問:想請問您到四箴幾年了?當初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答:今年是第六年,第一年來到四箴時,給我的感覺是落差很大,因為我原先在一所市立高中服務,這所學校在軟硬體的設施比較豐富,校舍規劃也比較完整,而四箴是一所四十幾年的學校,在很多軟硬體上都可以看出歷史的痕跡。不過,我發現四箴的學生很有活力,韌性很夠,也很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覺得這個學校的孩子真的大有可為。
後來,輔導室給了我一份報表,才知道弱勢家庭的學生幾乎佔了總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包括中低收入戶、新住民子女、單親家庭、隔代教養、親子年齡差距過大,以及其他文化不利因素。因此我們就很認真思考,學校能為這些弱勢學生做些什麼,因為家庭的經濟不利因素與文化不利因素,對於學生的學習有深刻的影響。
問:四箴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弱勢家庭,您在學校的課程或活動上做了哪些改變來因應這個狀況?
答:四箴一直以來在舞蹈、拔河、射箭,滾球、拉拉舞以及合唱等方面,都有很亮麗的表現,但是這些都是校隊,只有少數有特殊表現的孩子才會去參加,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講,他們是沒有接觸的。其實這些活動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是吸引他們能夠多元學習,並願意來學校學習的很重要的契機。所以從第二年開始,我們就逐步把這些活動放進學生的學習活動裡面。比如說一年級的學生都要學拔河、射箭,二年級學生去學習表演藝術課程的拉拉舞,或者是拍攝影片。我們從中會發現很多好手,就會鼓勵他往校隊的方向發展。
問:這些體驗式的學習活動,對於學生的幫助是什麼?
答:我們希望透過更多元的課程、更多的全校性的比賽或活動,來刺激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舉例來說,我們要求學生利用暑假或寒假,去採訪社區人士,並完成一份簡報,之後挑選出比較優秀的作品,請學生對全校師生發表。一開始推這個計畫的時候,其實很擔心學生不能達成目標,可是學生的成果遠超過我們的期待。這件事讓我們體認到應該要給學生更多的嘗試,才知道學生到底能發揮多大的能量。這樣的學習方式,可能不是學科知識能力的培養,卻是培養生活能力的一種很重要方式。或許學生透過這樣的學習,將來有人成為攝影師、記者、文字編輯,或是其他的方向。所以每一個活動的存在,我覺得都鼓勵了某一部份的學生,肯定他在某方面是有能力的,而當學校提供越多種類的學習活動時,就可以鼓勵到越多的學生。
USR計畫結合社區力量,啟動大肚山兒少教育願景工程
問:東海正在推動的USR計畫,與大肚山社區中的學校及非營利組織合作,共關注兒少教育議題,您目前看到哪些改變正在發生?
答:在過去幾年,東海就陸續有老師與四箴合作推動一些學習活動,今年更因為USR計畫的投入,首先影響的就是強化了學校的資源網絡。我們多了一份力量,然而這份力量還不只是東海大學而已,而是整合了整個社區所有的力量一起進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幫助。這個計劃因為結合了整個社區的能量,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生現在需求什麼,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然後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幫助這些孩子,是一個很棒、很有意義的計畫。
其次,透過USR計畫引進了一些創新的學習活動,給予學生更多的能力與興趣試探的空間,幫助我們發現學生在學科能力之外的另一種不同的能力。這樣的創新課程幫助學生獲得成就後,又延伸了他另外一個學習的動力,他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動力;也就是說,這些課程引發很多潛在的,或者是更多更長遠的一些學習活動。
另外,USR計劃所建立的互動平台,提供了四箴與龍峰國小、瑞峰國小,以及大肚山社區的很多社團之間,更為緊密的一個聯絡網。以前彼此間的交流其實是沒有這麼多,但透過這個計劃,促使大家共同參與與規劃一個研習或是一件事情的時候,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密,也知道每個學校目前正在發展的方向,以及可以提供什麼資源給其他友校,我覺得對於整個教育現場來說,有非常大的幫助。
問:您對於USR計畫未來的發展有哪些期待?
答:目前USR計畫在四箴推動的一些體驗式學習活動,成效非常棒,不過因為是屬實驗性質,時間較短暫也只針對少數的一群人。我更期待的是,這些創新的學習活動能發展成系統性的課程,有更多四箴的老師投入,並且做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另外我也在思考,如果我們也能針對學生家長,設計出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讓家長來到學校參與一些研習,或是學習什麼技能,這對於整個大肚山社區生活品質的提升會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