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模式的街友協力:徐敏雄老師在萬華的經驗分享(二) 109 - 1

社區營造的街友協力,是以透過與他人建立起歸屬、信任感,創立新的社會連帶作為起點。這與多數相關單位以提供物資救助、協助就業為首要目的,希望其迅速自力更生和脫貧脫遊不同,而是期望使其在既有生命經歷中發生....

專案介紹


專案名稱 : 社區營造模式的街友協力:徐敏雄老師在萬華的經驗分享(二)
執行單位 : 工學院 / 工工系
服務時間 : 開始日期 : 2020-02-01 ~ 結束日期 : 2020-02-01
服務場域 : 臺中市
參與人數 :

負責人 :
共同負責人 : 蕭惠中 洪琪毓
校內分機 : 04-2359-0121 ~
服務類別 : 專案服務
服務屬性 : 關懷服務
服務對象 : 一般民眾

西元年度--> ----- 母計畫-->


專案簡介 :

社區營造的街友協力,是以透過與他人建立起歸屬、信任感,創立新的社會連帶作為起點。這與多數相關單位以提供物資救助、協助就業為首要目的,希望其迅速自力更生和脫貧脫遊不同,而是期望使其在既有生命經歷中發生轉化,賦予生命新的意義價值,以產生某一種社會價值及反饋。社區營造的街友協力模式,是反思到街友在社會資源競爭下成為被社會排除的一員,使社會隔離成為街友生活狀態中的一部分。

成果報告 :

社區營造的街友協力,是以透過與他人建立起歸屬、信任感,創立新的社會連帶作為起點。這與多數相關單位以提供物資救助、協助就業為首要目的,希望其迅速自力更生和脫貧脫遊不同,而是期望使其在既有生命經歷中發生轉化,賦予生命新的意義價值,以產生某一種社會價值及反饋。社區營造的街友協力模式,是反思到街友在社會資源競爭下成為被社會排除的一員,使社會隔離成為街友生活狀態中的一部分。雖然在當代的教育體系,我們習得知識並了解到需尊重不同族群的人、包容弱勢族群的存在,但實際上社會倫理依然以成為群體中的成功者為首要目標,仍以學識涵養的菁英者、自由受限的勞動者以及遭到排除的弱勢者作為群體的分類基準,多數人透過競爭以達成目標,其中更蘊藏著損人利己的概念以及存在著看不見的霸權,自然而然形成一種社會隔離的狀態。

徐老師主張要解除弱勢邊緣群體的社會隔離狀態,並非向主流社會販賣同情和要求施捨,而是運用「社會設計」的概念,看見每個參與者的優勢,並透過創造價值和多贏的方式,來促進有意義的互動與社會關係,進而翻轉刻板印象、解決社會問題。為此,徐老師在萬華創辦了「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其主要的工作對象除了街友群體,還包括青年志工以及在地店家,協會的任務就是促進這三個群體之間互惠與多贏的互動模式。徐老師用「艋舺社區博物館」的概念來描述這種互動模式,其工作主軸是培訓街友成為萬華的在地文化與特色店家的導覽員,並積極招募青年志工和在地店家的參與。「艋舺社區博物館」在此成為一個實踐場域,一方面可以提供對街友議題有興趣的青年一個實作和拓展生命經驗的機會,另一方面由在地經驗豐富的街友來做導覽員,其獨特的視角可以深度挖掘萬華的草根文化,並為地方商圈吸引特定的消費族群。而地方店家與在地社區的協力和參與,則提供街友一個新的角色與舞台,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價值、也獲得相對應的報酬與信任。引入熱情的青年可帶動地方的活力,也與街友建立起真誠的友誼。

針對他所推動的社區營造模式在萬華的實踐,徐老師也誠實地說,這樣的作法無法讓街友「脫遊」,也就是無法讓街友賺到足夠穩定的收入去租屋離開街頭。但「這樣的作法能夠讓因為各種身心條件無法回到主流勞動市場的街友們,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這裡的生活改善指的應該是透過社會參與所獲得的自我價值感的提昇和社會連結的安全感,而重新感受到被社會接納,可以說是一種社會心理上的「脫遊」。這一的層面的脫遊,重要性也許並不下於物質層面的脫遊。

最後,徐老師談及大學如何與在地社區建立可持續的夥伴關係。他認為首要的條件是,大學必須要跳脫專案式的社區工作,並要讓社區感受到大學是跟社區「生活在一起」的。專案思維通常必須追求短期效率,但人的工作並非一蹴可幾,常常會使投入的師生因為結果不如預期而失望,而社區也會感到大學只是要取得短期成果,並非對地方有認同或使命感。這也是他為什麼不是僅用課程或是研究計畫的資源與社區互動,而在萬華創立協會、擁有辦公室空間和專職人員的原因。他認為在夢想城鄉辦公室也許看不到很亮麗的工作績效或成果,但去過的人都會感受到他們與在地人所建立的情誼和社會網絡。徐老師坦承地說,雖然經費上要一直維繫協會仍有相當的挑戰,也無法保證協會沒有收掉的一天,但這些人際的信任關係會持續累積在社區,成為社區事務持續推進的基礎。

目前台中的街友團體所做的幾乎都是屬於社會救助與就業輔導的工作,換言之比較專注在於處理街友的物質需求。東海人社團隊從參與社會局的街友活動以來,逐漸聚焦於街友社會關係的在地連結上,以回應街友普遍被污名化與歧視,形成其生活改善阻礙的問題。這樣的目標與徐敏雄老師和其夥伴長期在萬華的街友工作是不謀而合的,也因此徐老師的萬華經驗對我們來說相當具有參考價值。在中區內這塊城市空間,我們除了期許能夠透過不同人群的匯聚活絡空間場域外,也希望著力於對街友多元敘事以增添大眾對於該議題的理解。同時嘗試協助扮演中介者的角色成為搭建起台中街友相關協力單位的橋樑,讓各機構能夠串連,使得貧窮議題有機會被看見並促進跨域共好。這日的講座能夠獲得許多在地街友工作者的參與,可說是東海團隊作為街友議題串連中介者的一個好的開始。

撰文:蕭惠中、洪琪毓

 

聽好故事 STORY

共好夥伴 PARTNER

本案 影音專區

本案 活動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