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名稱 : 課程:看見東海與環境倫理【筏子溪淨溪實作】
執行單位 : 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 /
服務時間 : 開始日期 : 1970-01-01 ~ 結束日期 : 1970-01-01
服務場域 : 澎湖縣
參與人數 : 49 人
負責人 : 卓逸民 特聘教授
校內分機 : 04-2359-0121 ~
服務類別 : 專案服務
服務屬性 : 生態環保
服務對象 : 一般民眾
西元年度--> ----- 母計畫-->
專案簡介 :
認識荒野保護協會機構理念,及其台中分會於筏子溪的努力與願景,期間透過淨溪實踐經驗分享、導引學生傾聽學習,從中發展於水資源的認知、淨溪知識與環境意識。
成果報告 :
一個大學守護一條河!!9月26日(日) 本學期通識課程雙班級近50位學生(卓逸民老師「看見東海‧環境倫理」與王崇名老師「風土觀察學」),以沃養台中盆地的筏子溪為學習點,探索清朝雍正年間平埔族至民國變遷的水文生活足跡;並透過淨溪活動辦理,看見筏子溪在台中市工業區設置後,這樣的位置使人們將不想處理的垃圾全丟進溪流,不僅如此,家庭,工業廢水人們也是往溪裡倒的日常現況。
歷史系蔡洵宏同學分享:淨溪過程中,感受溪流雖然飽受欺負,但筏子溪還是努力的展現它的活力,各種魚群自在水中生活,優游水中的植物,還有許多動物,如夜鷺。不管人類如何的殘害她,這條溪還是努力的去保持水中多樣的生物。
荒野保護協會的淨溪活動不僅是讓我們親近溪流,撿拾溪邊的垃圾外,也指導我們國際淨灘的一套方法去分類那些垃圾,用意在於去辨識各種垃圾亂丟的源頭,如釣具、食物包裝袋等。
另一位蔡同學分享:我覺得淨溪活動最有趣的在於觀察人們對於溪流之間的關係,就目前的觀察,去筏子溪的人都十分的不尊重這條溪,不論是啤酒罐、還是早餐袋,都能看出他們對於溪的不屑(我十分確定有人坐在河堤上使用完往下丟)。對於溪流守護建言,認為可以跟現場釣客宣導,請不要亂丟垃圾。
課程就在溪流紀錄-認識水質健康(水質檢測),與溪流垃圾-探索人的行為、垃圾和水環境的關聯等等主題對話中展開,彎腰實作、反思學習,已奠定學習深度,課程尾聲,學生們探討如何成為一位好的淨溪組長,將守護溪流的心意與行動力向外擴散!!整體而言,本次課程學習回饋,表達認識筏子溪及獲得正向學習經驗的同學達100%。
#本次垃圾量:不可回收15公斤、可回收3.3公斤、玻璃2.3公斤,共撿拾37.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