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名稱 : 環境共生設計實踐/2866
執行單位 : 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 / 工設系
服務時間 : 開始日期 : 2019-02-18 ~ 結束日期 : 2019-06-22
服務場域 : 臺中市
參與人數 : 10 人
負責人 : 李俐慧 副教授
學生助理 : 高御勛
校內分機 : 04-2359-0121 ~ 38700#12
服務類別 : 服務學習課程
服務屬性 : 教育輔導 公共服務
服務對象 : 一般民眾
西元年度--> ----- 母計畫-->第一期-高教深耕計畫
專案簡介 :
「共生環境」指的是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在一種「有機的」條件下取得調和的生活環境樣態。在此背景下的「hometown Designer」,必須站在環境共生的觀點下,將「一個地方」視為一個整體的設計對象,並能在掌握該地方具有的個別問題後,提出對該地方的共生環境而言更適切的設計處方。
在邁向永續社會的目標下,探求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得以兩全的方法是當前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因此,本課程期望培養出具理解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視野,且能在生活環境的構築中思索自然與人工雙向關係的整合型設計人才。
本課程與《環境共生設計導論》為連貫課程,本學期以「實踐」為核心,將以執行《環境共生設計導論》課程提案內容,並檢討執行成果的影響力為學習重點。
課程設計上,採用多元教學方式(Muliti-Teaching Methods),除了基礎知識與理論講述外,更著重以田野研究活動、專題研究、小組討論、校外講者專題講座、相關案例實際參訪、期末報告/策展/發表等形式進行整合式教學。亦運用網路社群平台與協作平台配合教學活動進行。
成果報告 :
本課程為了讓設計系學生更廣泛地接觸到非個人生活日常可接觸的人/事/物/場域,激勵學生踏出個人身心的舒適圈,挑戰自己既定的思維與經驗框架,並學習與他者對話、互動、建立共感,更重要的是能放下設計者本位的思維,從真實社會問題中開始學習產生「對土地的愛意」和「對人虔敬的心」,因此,將學生帶入第二市場參與市場策展活動,也帶學生直接拜訪大肚山手作地瓜爐的職人蕃薯伯,透過執行行動方案的過程,學生有機會與跨系所的同儕共事,也挑戰與在地職人進行設計提案溝通,從實踐行動中了解設計的無力感,了解溝通的重要,了解跨領域合作的價值。在課程進行中,學生多多少少對課程進行方式或每週執行成果感到疑慮與信心不足,但透過反思引導,仍能確實地配合計畫目標逐步執行,最終提出可讓人認同或共鳴的成果,顯示學生已在此服務學習課程中培養了課程初始所期許的「社會關懷與公共參與的公民態度與基本認知」「洞察問題的觀察力及剖析問題的歸納整合能力」「團隊合作之溝通協調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