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技術課程培養溪流生態監測與保育人才 111 - 2

東海生科系的暑期重頭戲—【田野技術】課程於7月3日正式展開,在為期十天的密集課程中,修課學生將在教授們的帶領下,實地調查與資料分析,進而對生物多樣性之調查及分析方法有更深的認知。在7/5週三所的課程為....

專案介紹


專案名稱 : 田野技術課程培養溪流生態監測與保育人才
執行單位 : 理學院 / 生科系
服務時間 : 開始日期 : 2023-07-03 ~ 結束日期 : 2023-07-12
服務場域 : 臺中市
參與人數 : 21 人

負責人 : 林惠真 特聘教授兼研發長
共同負責人 : 萬育莘
校內分機 : 04-2359-0121 ~ 21206
服務類別 : 專案服務
服務屬性 : 教育輔導 生態環保
服務對象 :

西元年度--> ----- 母計畫-->第三期USR-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的四校聯盟行動


專案簡介 :

東海生科系的暑期重頭戲—【田野技術】課程於7月3日正式展開,在為期十天的密集課程中,修課學生將在教授們的帶領下,實地調查與資料分析,進而對生物多樣性之調查及分析方法有更深的認知。在7/5週三所的課程為「水域生態技術調查」,同學們在溫國彰教授、劉少倫教授以及助教們的帶領下,一早便來到有臺中市筏子溪(西屯區福安橋下河段)進行實察,本屆課程共有21位學生選修。

成果報告 :

本日進行的實務活動分別為

1.水域生物調查 與2.藻類調查。

水域生物調查方面,依據欲取樣生物活動特性的不同,有三種常見的採集方法,分別是「放置蝦籠」、「拋網」以及「電魚」。在課程第一天時已先在溪底放置蝦籠,收籠觀察到鰕虎一尾。當天課程以拋網採樣為主,多數同學都是第一次實際操作,因此不論是拋網、收網甚至連將魚類自網中取下動作都略顯生澀。

助教表示,看似單純的拋網,其實每個步驟都充滿技巧,而這些都是在讀再多文獻都學不到的。電魚取樣則因生態擾動程度較大,故未在課程中操作。藻類採樣方面,學生分別自橋下與無遮蔭的河床撿拾卵石,目的是要對照陽光照射有無對藻類生長的影響,採拾完接著以牙刷搭配清水,將覆在石頭上的綠藻沖入容器中,最後倒入離心管,於下午的課程中進行鑑定分析。

過去人類將河溪視為都市發展威脅,並在「人定勝天」的思維下,透過築堤藉以達到防洪,結果不僅破壞了生物棲所,排水導向的水泥護岸在極端氣候強降雨下,造成河水流速過快反倒使洪患加劇。大自然的反撲讓人類重新思索與自然的關係,進而提倡以生態工法打造韌性城市。為確保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降至最低,維持生物多樣性,落實永續發展理念,生態檢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透過筏子溪現地調查,培養學生資料收集、盤點出現有問題,進而提出水環境改善計畫。並推廣使用iNaturalist等簡單易上手的調查平台,培養在地「公民科學家」於區域進行生物觀察和回報,實踐生態保育。

參考資料 《川流不息-漾起綠意生機的筏子溪》臺中市水利局出版,民111.08

聽好故事 STORY

共好夥伴 PARTNER

本案 影音專區

本案 活動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