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東海暑期清邁兒少關懷服務隊
「我真的準備好了嗎?」這是出發前腦中最常浮現的問題。第一次參加海外的服務隊、第一次踏上清邁這片土地,即將要開啟為期七天的服務,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語言和生活背景的孩子們,抱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希望自己也能盡一份心力,帶給他們陪伴與溫暖。如今回頭看,這段經歷遠遠超出了原本的想像,也深深改變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以前我總把「服務」想像成一種付出,我們帶著準備好的教案、物資與熱情,去幫助需要的人。但到了泰北,我才發現,服務並不是單向的施與,而是一種雙向的流動。
七天的時間裡,我們的行程緊湊且充實,白天認識環境、家庭探訪、帶教案與團康活動,並協助粉刷球場;晚上則回到學生中心,與孩子們一起陪讀、聊天。原本以為這是一場我們主導的「給予」,但很快就發現,我們同時也是被支持、被照顧的一方。每天早上睜開眼,就能安心地投入準備,因為有人默默打理好後勤的一切。在教案進行的時候,也有年紀較大的孩子會主動幫忙照顧年幼的同學,或在團康遊戲中協助我們維持秩序。或許,這次的服務可以不只是「我為你做了什麼」,也可以是「我們一起經歷了什麼」。當自己不再只是站在付出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而是將彼此視為同行的夥伴,這份關係便已超越了單向的幫助,而是成為一場彼此影響、共同成長的旅程。當我們努力為他們付出時,他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我們,更重要的是,因為服務,連結了不同的生命故事、文化背景與價值觀。也讓我看見真誠、學會謙卑,並再次相信,人與人之間其實可以沒有隔閡。
在與孩子們相處、玩遊戲時,看見他們的笑容、活力與渴望學習的眼神,這些片刻的純真與快樂讓人短暫忘記,他們的生活其實並不輕鬆,在那些天真無邪的外表下,隱藏著許多我們難以想像的重量。他們所面對的不只是經濟上的匱乏,還包括教育資源的不足、居住環境的不穩定,甚至是身份問題所帶來的長期不安。這些結構性的困境,使得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高度不確定之中,成長的每一步都可能伴隨風險與限制。我想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們參與家庭探訪、走進當地居民的家中時,那份衝擊與真實感才會如此強烈。
此次探訪的幾個家庭中大部分環境簡陋,甚至有人是借住在別人空出的房子裡。剛看到的時候,心裡不自覺的浮現許多疑問,但更讓我震撼的是,居民在談到這樣的
生活時,並沒有聽到我所預設的無奈與抱怨,反而是心懷感恩。因為這樣的生活條件,對他們而言已經比過去好太多了。原來幸福並不一定來自物質的豐足,而是對當下擁有的珍惜與滿足。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所抱怨的許多事情,變得渺小且微不足道。或許,我們之所以常因一點不如意而感到不滿,正是因為我們看不見自己其實已經擁有多少。這段經歷,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穩定的電力、求學的機會、自由的人生,卻可能是許多人一生都無法企及的。而這樣的體會,或許才是我們真正帶回來、也最值得珍惜的收穫。
我深知,要徹底改變他們的處境並不容易,背後牽涉的是深層的社會制度與結構問題,但我相信,我們可以從記錄與分享開始。把這些被遺忘的故事、被忽視的角落說出來,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投入與行動。
而這些日子裡與夥伴們並肩的過程中,也讓我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成長。設計教案時,我們像是在調和不同的色彩,希望每個活動能兼顧趣味與教育性、節奏與孩子的參與度。儘管已經參考過去的經驗、盡量想讓內容更完整,但當真正踏入當地才發現,想像永遠不及親身踏入現場,面對孩子們的反應與現場的情況,原先的計畫總需要臨時調整。活動的節奏、題目的難度、甚至遊戲的規則,都讓我們反覆思考、修改、嘗試,像是在即興編排一場表演,而每一次小小的調整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並持續努力學習在不確定中找到平衡,將有限的資源與時間,最大化地發揮效益。
除此之外,如果說教案考驗的是腦力激盪,那麼粉刷球場考驗的應該就是體力、耐心了。手上的刷子一次又一次地在地面滑過,油漆在陽光下閃著微光,像是一層新生的皮膚,慢慢覆蓋過舊有的痕跡,逐漸鋪展開來,從角落延伸到整個場地。頭頂的陽光毫不留情的灑下來,地面的熱氣與油漆的味道交織在一起。或許有一天,油漆會褪色,球場的藍不再鮮亮,但這份記憶會一直留在我們的心裡,成為生命中一塊不會剝落的底色。
孩子們的笑聲、午後的微風、沾滿油漆的雙手,這些畫面交織在一起,成了今年清邁最鮮明的記憶。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服務學習,讓我看見許多在台灣不曾感受到的生活樣貌,不僅增廣了眼界,也更真切的體會到他們的努力與堅韌。那些與孩子們玩樂的時光、和夥伴們完成任務後的擊掌,還有飯桌上不斷響起的分享與歡笑,都是我會一直珍藏的回憶。或許,我們不會再相遇,生活終將把我們帶回各自的軌道,但這七天的笑聲、合作、挑戰與收穫,早已深深烙印在我心裡。就算身處不同的地方,
也希望他們知道,在遙遠的某個角落,有一群人真心為他們加油、牽掛著他們的未來,這些感受不會隨時間淡去,反而會成為我們往後面對生活時的力量與提醒,持續在生命裡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