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東海暑期清邁兒少關懷服務隊
「我們愛」
「我們愛」是很多基督徒們非常熟悉的歌曲,而在時隔一年後我又跟著相同的服務隊,再次踏上蒙納這塊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我決定跟著這首歌去思考,我在這趟旅程中所感受到的一切。
「我們愛,因神先愛我們。」
我之所以今年會再去一次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是,我感受到當地蒙納教會的同工,對所有事物都熱情、無私的付出,我們在蒙納的這幾天生活上的一切,不論從食物到住宿,還是從移動到翻譯,甚至還帶著我們認識這個地區的文化和習慣,都是這些同工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默默的完成的,就連對我們這群從外地來的服務隊都如此的好,他們對當地的居民更是傾盡所有的去付出,我們這次所探訪的家庭,他們大部分都有著生活上的困難與需要,我印象深刻的有一個家庭,他們住在當地傳統的高腳屋上,整間房子都是竹子與瓦片搭建而成,他們平常有六個人要一起生活,但只有一間房間,所以只能用蚊帳來區隔每個人的床位,但是因為收入不高且不穩定,這些收入尚且能支撐他們的最基本的生活,但蚊帳與棉被這些比較昂貴的用品,對他們的家庭來說又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所以教會就會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給予這些東西,而教會給的不只是生活用品而已,還有在暑假期間或節慶的時候,蒙納教會有許多的營會及活動可以讓當地的孩子們參加,讓他們不只是去玩樂而已,更是可以接觸新鮮的事物有不同的學習,在蒙納這個地區像這樣有需要的家庭還有很多,而在我們所探訪的七個家庭,帶領我們去的秀惠傳道,他都記得家中每一個人的名字,也清楚的向我們分享他們家庭所遇到的故事,我深刻感受到教會的同工們給出的不只是物資、活動而已,還有多年來的認識與關心,也是在對每一個艱苦生活的家庭表達支持和鼓勵,而在有一天我們家庭探訪要回去的時候,我就坐在當地的傳道旁邊他的名字叫秀惠,我就問秀惠傳道說:你們為什麼願意做這些事情這麼多年?他跟我說了一個故事,傳道說他們在剛開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社區的人都不是很接納他們,當時社區的人認為,教會送我們東西一定是為了之後可以騙到一些好處,還有教會希望小孩去參加營會跟活動,是要灌輸一些不好的觀念跟騙小孩去做奇怪的事情,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對蒙納教會是非常不信任的,他們做了一段時間也覺得很挫敗,有時也會覺得要不要放棄,但他說感謝神在他們匱乏的時候,剛好就有人提供物資給他們,想放棄的時候,就突然活動來了很多孩子,就感覺神都會用很意外的方式來鼓勵他們繼續下去,我聽了之後覺得很神奇,所以我又提出一個疑惑,我問說:為什麼秀惠傳道你會願意留在這個地方?原來他小時候也是從蒙納教會的學生中心出來的孩子,他很感謝之前在教會幫助過他的人,所以就想說之後有能力的話也要回來幫助這裡的人們,於是他就在當時牧師的支持下成為傳道回來蒙納,而這傳道一當就是十幾年,他覺得這些經歷都是神安排好要給他的禮物,我心裡想即使當時幫助他的牧師或是當時的老師,已經不在蒙納了,但他還是願意繼續留下,成為下一代的孩子們,還有蒙納這個地區的祝福,這讓我的內心深受感動,或許原本那個牧師,也沒有期望那些他幫助過的人在未來的時候可以回報給他,而他內心真正的期望反而是,希望未來的人可以和他一樣,愛著這片他也深愛過的土地,也因著每一代人的給予、付出、耕耘可以讓蒙納這個地方變得更好,不論是秀惠傳道還是他口中的牧師,和這群教會的同工們身上都讓我再次看到「我們愛,是因神先愛我們。」
「雖你我不一樣,我們一路唱,走往祝福的方向。」
我們待在蒙納的這幾天,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音樂中度過,要去家庭探訪的時候,我們每去到一個家庭都會唱「主恩典」這首歌,我們之所以唱歌是因為,我們希望透過歌聲可以祝福每一個我們到訪的家庭,也希望為這個時刻注入歡樂的氛圍,雖然我們去到的家庭大部分都不會中文,可是每當我們開口唱歌的時候,看到他們微笑的表情、手掌上輕快的節拍,還有雖然不懂歌詞,但仍然一同哼唱的聲音,在那個瞬間我就明白原來快樂可以很簡單,我們來自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但在唱歌的當下我們就因著這首歌被連結在一起,同時向彼此述說著祝福與感謝,而在我們唱完之後,也請秀惠傳道幫我們翻譯這首歌要表達的意涵,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歌詞中所要表達的祝福。 在第六天的時候我們要去到一個比較遠的村莊服務,但因為兩位老師要留在教會,為我們隔天的空間改善做準備,所以身為隊長的我又坐上了副駕的位子,但這次的駕駛是教會的另一位同工梅花姐,在我們要回來的路上梅花姐感覺想問我一些問題,但因為我完全聽不懂泰文,而他也只會一點的中文所以我們就只能聊一些,像是我現在幾年級、讀什麼科系這些簡單的問題,但在我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後他問我,那你明年還會再來嗎?我沈默了一下然後緩緩回答說,我很想再來,我很喜歡這裡的一切,不論是風景、學生還是你們,這裡的所有都讓我學習到很多,但我明年應該沒機會再來了,因為我之後就是大四,到了應該畢業的年紀就不能再跟學校來了,他說沒關係之後還有機會,如果來清邁還是可以上來找他們,我當下超級感動,很感謝他們還是願意歡迎我再回到那個地方,但我當下一直在想我要怎麼表達這個感受,才可以讓他聽懂,所以最後我說出了,謝謝你們,我希望可以有機會再來,在這之後的路途上,雖然我還想問很多問題,我也感覺他好像也有些問題想要問我,但我們都不知道要怎麼用對方可以理解的語言表達,所以我們就聽著車上播放的詩歌,遇到我們都熟悉的歌就會一起開口歌唱,很多時候詩歌就是我們基督徒共同的語言,將我們這群文化、語言不相通的人連結,雖然彼此有著許多的不同,但卻走在同樣名為信仰的道路上。
「心再堅強,也不要獨自飛翔」
在我們離開蒙納的前一個晚上,我們邀請學生中心的孩子們打開一年前所寫的時光膠囊,並且邀請他們分享去年在裡面所寫下對自己的期許,其中有很多人的期待已經被達成,也還有人正在實現自己的路上,但這其中我覺得最可貴的是,不論台上的那個人有沒有完成他的期待,在台下的其他學生都有辦法做出回應,有時候他們的對話很有趣,雖然回應的內容不都全然正面,可是這代表他們之於對方是非常熟悉的,
而在分享完之後,我們邀請他們寫下他們生命中最想感謝的人是誰,這個人可能是父母、老師、教會的同工這些都有可能,然後寫下如果你遇到他的話你會對他說什麼,在這時候就有一個他們當中年紀最小的男孩,他只有5歲左右,因為他還不太會寫字,所以就去找到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學生幫他寫,而那個學生也很有耐心的聽完他想說的話,再一個一個字的寫下來,那個男孩說他最想感謝的是爸爸媽媽,他說:希望他自己趕快長大,可以早一點工作幫爸爸媽媽分擔壓力,也希望他們全家人可以趕快住在一起。我聽到的瞬間不知道該做什麼反應,我沒有想到這是從一個5歲小孩口中說出的話,在我印象中我的五歲可能還在媽媽10元,然後到處闖禍,根本就不可能會有這樣子的想法,但這個孩子真的很不一樣,因為他過去的經歷,所以反而讓他更珍惜與他所愛的人相處的時光,也讓他更願意去為他人付出,他們雖然很難再跟原本的家人一起過著日常的生活,但這群教會的大人們都竭盡所能的,希望可以給這群孩子們,正向、美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身旁的同學可以在平常分享彼此的開心與煩惱,並在這過程中學習幫助別人和接受幫助,也因著他們在這裡得到正確的教導與被愛,所以才有機會不讓過往的經歷成為他們的枷鎖,反而成為他們生命發光的可能性。
「只要微笑,只要原諒,有你愛的地方就是天堂」
在出發前當隊長的我其實有過許多次的自我懷疑,明明在隊伍中有能力的人很多,有想法的人很多,為什麼是我?單純我比他們多去過一次嗎?很怕自己少給一個意見,也很怕自己做錯一件事情,在驕傲與自卑中反覆橫跳,使終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到了服務現場我才逐漸明白,也許不是我做對了什麼我才是隊長,而是我就是被賦予一個這樣的責任,所以我是隊長,不再思考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而是開始學習去做,在大家都很有想法的情況下我需要做的,可能是先去聽每個人的想法,思考要怎麼融合才適合這裡,感謝我的隊員們都很支持我,讓我可以正在學習成為一個好隊長。
在這趟旅程中我發現愛與被愛很難但也很簡單,很難的部份在於,人的生命中都有許多的自我,不論是驕傲和自卑都是一種自我中心,驕傲是看自己比別人重要、厲害,所以我不願給予,也不願接受給予,自卑是看自己比別人還弱小、不值,所以我不敢付出,也不敢接受別人的付出,而真正的愛在談的是捨己,捨下不願給予的自己、捨下不敢付出的自己、捨下不願被給的自己、捨下不敢被給的自己,要做到捨己很難,這會是我人生中一直要去學習的功課,但相反很簡單的部份在於,其實愛與被愛要求的不多,只要彼此理解的相識一笑,也只要彼此做錯事後的一個原諒,每個人多付出一點,就能讓彼此都感受到愛與被愛。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約翰福音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