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社會實踐資訊整合平台---牟翊璇
牟翊璇

牟翊璇

企管一

2025東海暑期清邁兒少關懷服務隊


「這是一趟剛開始看見缺乏,回來後卻感到富足的九天。」

去程

立聖老師曰:「盡全力毫無保留。」

剛開始的我並不覺得我們去到那裡可以給予他們什麼實質的幫助,因為時間太短了,能給予的有限,陪伴也很倉促。

只是一直很感謝自己在成長路上一直很順利的被接住、被給予、被支持,能被各種不同的力量滋養,一邊長大一邊期待自己也能在未來隨時成為他人的幫助,帶著這樣的期許,踏上了蒙納這塊土地。

在抵達蒙納教會前我們先到了大賣場採購接下來要給予探訪家庭以及教案要使用到的教具,我想得很簡單,就是在預算內買足所需,很怕準備的不夠,寧願多準備也不願有任何缺少的可能性。

:「那多的呢?要這樣留在蒙納教會嗎?有問過秀慧傳道他們需不需要嗎?這些多的有沒有可能造成他們的負擔?」在大賣場清點購買用品,確保其在預算內時,馬姐這樣子提醒我。

「對傷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脫衣服,又如鹼上倒醋。」——箴言25:20

給予若沒有給在其必要處,都是枉然;過多的資源,若無法確保其能被妥善運用,皆為浪費,這是這趟服務還沒正式開始就得到的提醒,也是貫穿整個服務隊在進行時,一直提醒我的,我們不應該是給予我們「所認為的需要」,而是要針對他們的「需求」做給予。

抵達

我們住在蒙納教會,一上樓就看到二樓的桌上擺放著一大盤的山竹跟荔枝,每間房有獨立衛浴、每個人一張有床架的單人床,甚至床上的棉被跟枕頭都是帶著一股洗衣液的清香,環境比我想像的好太多,蒙納教會準備給我們的每一餐都非常之豐盛,有肉、有菜,有飯後甜點、有水果,恍惚之間懷疑了一下我們來的目的。

直到隔天跟同工相見歡之後,秀慧傳道跟我們介紹了教會在蒙納這個地區建立的過程以及教會在做的兒童事工、各位同工的恩賜,我好像才開始比較清楚我在能力範圍內可以帶給那些孩子什麼。

雖然意識還是搖搖晃晃的,回程路上想著這些瞬間⋯⋯

回程

瞬間一——珍惜

有一天早上他們吃完早餐的時候有個孩子在哭,我看著她走進去房間,在徵求同意後也跟著進到了房間裡面,她們睡在上下床鋪,衣櫥是沒有門的木櫃,衣服、個人物品,還是儲藏著的零食都清楚可見,也有孩子的就把木櫃當桌子在用。

在哭的孩子是因為她的零錢破掉了,拿著破掉的20塊手足無措,我沒有多想就直接說要拿20塊要跟她換,她立刻就拒絕我,接著轉過身去把眼淚擦乾,然後請我幫她壓好,讓她能好好把這20塊黏起來。

接著宣瑾進來,另一個孩子從她放在角落的那堆零食中,挑出了起司棒給我們各一個。

後來才知道,他們每天的零用錢可能就只有5塊、10塊,零食是用零用錢上學途中在雜貨店買的,那張破掉的20塊有可能是她兩天或是四天的零用錢。

瞬間二——節制

待在蒙納的最後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了姐弟黨,剛好我們要去雜貨店,就帶著他們一起去到了雜貨店。

我問他們有沒有想吃什麼或是想買什麼,姊姊只是輕輕搖頭,弟弟則是東摸西看,拿起一樣東西又放下,反反覆覆,好像在仔細挑選自己最想要的那一樣,最後,他的手停在一杯優格上,姊姊立刻制止他。我笑著勸:「沒關係啊,妳也挑一個吧。」後來我看她是真的不想要,只是一直牽著我的手,我就請弟弟幫姊姊挑一個,弟弟拿了一杯一樣的優格,她才拿著。

我接著問:「還有想要的嗎?」弟弟轉身,眼睛亮了起來,伸手拿了一盒玩具。

姊姊馬上皺眉揮手示意讓他放回去,我看到這個狀況之後說:「沒關係,我可以買給他,妳也挑一個好不好?」但一直到最後她都還是搖頭回應我,沒有答應我的無理取鬧。

瞬間三——把自己擺後面

「希望我快快長大,明理懂事,長大以後幫他們⋯⋯」這是弟弟的卡片上寫著的。

最後一天的晚上的精心時刻,大家都吵著鬧著趕著在寫各自的卡片時,看到的很特別的一幕,最大的哥哥抱著最小的弟弟,一邊聽他講、一邊替他把空白的卡片寫上他的心意,我看到這個畫面覺得可愛就過去打算要拍起來,才發現一旁還有一張空白的紙,那是哥哥還沒開始寫的卡片。

瞬間四——需要與想要

周六下午的青少契結束後,跟著教會同工一起把位於山上的其他小村落的孩童送回家,全車都是小小孩,預估年紀最大的可能是國小二年級左右,帶他們回去的那條路坑洞很多,加上下過雨還有一些爛泥路段整趟都很晃、很晃,我跟羽皓還有宣瑾很緊張的一直努力在被晃動的車子支配跟小孩要掉出去之間遊蕩,這當中有一位小女生就只是靜靜的坐在中間,她發現我注意到她了之後就只是笑笑的看著我,然後開始跟介紹在車上的小孩名字叫什麼,我坐了下來,示意要她進來我的懷裡,她沒有照做,反而是有幾位小小孩也站累了在狹窄的空間找位置坐,她把那兩個孩子拉到了我的懷裡。

一下車的時候說完再見,她比所有孩子都還先跑來跟我抱抱,我才知道她並不是不想要擁抱,只是在那個當下,她知道他們比她更需要。

瞬間五——給予

最後一天早上送他們去上學的時候,站在校門口,我跟著幾個熟識的孩子打招呼,突然有個小孩把一個東西塞到我的手裡,然後隨即走向校門,我都還沒來得及看清楚是誰。

打開手心,那是一條用來綁頭髮的髮飾。

瞬間六——默默的做

有一位小孩,我們集體都認為他的臉很有個性,平時不會笑,也不太會跟我們有互動,就只是看著我們跟其他孩子的互動時不時走過來講個一兩句話,或者就只是路過看看再像隻高傲的貓咪一樣走掉。

禮拜六下午的洗手教案結束後,按照教案內容是給他們吃零食的時間,大家爭先恐後的吃完了零食,接著人就散得差不多了。

她把桌上遺落的碗盤,默默的收走,拿到流理台做清洗,我們沒有要求要這樣做,但她就是做了。

#得到的比付出多還有更多

在與蒙納地區的孩子相處時,我常常搞不清楚到底是來服務還是來「被」服務?讓我在很多跟他們接觸的那些瞬間覺得好像我才是缺乏的,是透過他們讓我得以富足。

從第一天晚上到學生中心初步認識他們,再到隔天陪伴他們的靈修時間,剛開始跟他們還不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他們的自律自發自動,在身旁沒有任何親人的情況下,不是怨天尤人,反而總是帶著笑臉,我很佩服他們能擁有其韌性,再後來幾天的互動下來我看到的是——他們會看到別人的需要,把自己擺在好後面;他們會大方的給予,儘管自己也並不富裕;他們會很珍惜所有,就算那並不是他們的所有物;他們很懂得節制,只索取自己所需,不過度也不過分;他們很願意為人服務,不為別的就只是因為他們愛著彼此,在乎著蒙納教會,也同樣的愛著來到這裡的我們。

結束也是開始

很感謝這次的夥伴們,我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次大家都是用盡全力在給予他們最好的體驗,不是很擅長直接講這種話但是:詠恩就算自己過敏很嚴重後面幾天還很不舒服還是很努力很認真的擔任好團隊領袖的位置(發現自己不是很有耐心但還是給予我們很多耐心的王者)、羽皓一直是團隊的核心時間管理超人(是你拯救了大家的睡眠時間)、宣瑾是默默付出達人,總是偷偷看到需要然後立即補位(能剛好是你當我大學室友真的是我的福嗚嗚)、安琪是超強吉他擔當(有她在就像是帶著點唱機、團隊氣氛擔當)、侑萱是情緒價值怪(爆炸的情緒價值讓人可以很有安全感的講出想法)、恩蒂是就算自己沒照片也要幫大家拍出很多好看照片的無敵攝影師(人可以從慫條掉下去但相機不行),芷柔是奉獻界天花板,哪裡有需要就有你(行走的愛心提款機)、禹喆是超級好先生兼沈默的大力士,任何交給他的事都能辦到好(那個給我拿吧你拿這個比較輕的),寶翔是混亂世界的秩序編織者aka 會議記錄統整王(那是相當給東海哲學系長臉了)

謝謝你們,帶著不一樣的元素來到這裡,一起在蒙納為這些孩子擺上,讓這一次很順利的結束,不只是很喜歡,也會一直記得這九天,一起手足無措、兵荒馬亂的生活,因為有你們才得以完整,願這次所帶給我們的感動不會就只是在這裡結束,我們都能將其化成行動,在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


參與專案

2025東海暑期清邁兒少關懷服務隊

Service 我們的服務活動, Meaningful 不僅有意義, Interesting 且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