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東海暑期清邁兒少關懷服務隊
服務隊跨越國界來到泰國,身為台灣的普通公民,我們較少能遇到與自己社經地位差距較大的人,不論是比自己更高階層,或者比自己生活困難許多的人,而這次活動我們跨越了不同社經地位,在清邁較偏鄉的地方,與這裡的居民、學生交流,看到了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探訪了生活上有不同困難的家庭,讓我了解幸福不是只有單一樣式,當我們對身處環境不夠滿足時,這樣的環境在他們看來卻是夢寐以求的,當我們把期望放在希望變成億萬富翁時,他們卻是希望過著跟我們一樣平凡、不虞匱乏的生活,我想這句話可以總結我反思的結果,「我們夢想活著別人的人生,同時我們也活著別人的夢想。」
在跟大孩子們交流過程中,有兩件事讓我印象深刻,我問一個大孩子:「有人說長大想去台灣發展,你想去嗎?」,他說:「不一定可以,因為緬甸有戰亂的問題!」我才意識到,我現在談話的大孩子其實是緬甸人,以他的身分沒辦法在泰國出境,必須冒著危險再偷渡回緬甸才行,而我當時問題的出發點在於你「想不想?」而我沒考慮到他們還需要顧慮自己「能不能?」。另外一次,在跟學生中心的一個孩子叫約珥聊天,他跟我聊到想去台灣學電腦,他說之前在緬甸的時候有學電腦,但來到蒙納沒有資源讓他繼續學,我沉默了,心想他的熱忱能讓他學得比我們這些大學生都要好,他如果生在不同國家會多麼閃耀呀…因此讓我不禁沉思,人的基本權利被剝奪是件多麼可怕的事!它限制一個孩子的夢想,讓他們不敢想的太遠、太美好,因為這讓他們認為天馬行空,並非努力就能得到,而是有道無形的天花板阻止他們往上爬,在現實生活中,我是個就連爸媽限制我不能做什麼事都會感到忿忿不平的人,無法想像我被國籍因素限制我的夢想是多麼氣憤的事。
在家庭探訪的過程,看到許多不同家庭,一戶住在果園的家庭,媽媽說到他們需要用一半的薪水才足夠支付申請個人拘留證的每年花費,當看到他們的生活條件、環境後得知此事是多麼感到惋惜,如果有村長正式發的身分證就不用花這麼多錢,日子可以過得輕鬆許多,而個人居留證被商人層層剝削,像是無形的枷鎖把他們的階級、生活水平限制住。
下次來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因為認識小孩需要一段時間培養,不過我們分配在學生中心陪伴小孩的時間其實不多,若我下次還有機會參加服務隊,我想利用自己已認識他們的優勢,跟孩子多聊聊天,聽他們的故事;這次服務有發現他們有想學習卻沒有資源的狀況,但我們發現他們普遍有手機、網路,因此希望下次可以準備一些網路資源的學習管道,教他們自我學習的能力;另外希望下次還能延續像這次給明信片的這種環節,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樣的紀念,因為我發現當孩子們拿到明信片臉上又驚又喜,並且開始在照片上找自己、找去年服務隊的團員們,我相信他們一定有感受到我們想表達:服務隊雖然每年團員可能不一,但我們都會記住大家,並在遙遠的台灣想著他們,用不同的方式關心他們。
在這次服務隊讓我學習到反思的必要性,並且是我以往很少經歷到的,我們每天晚上不管多累,都會在小會議室由老師主持反思,反思幫助我們整理一整天的情緒,並且能夠記下來變成深層記憶,若沒有這個環節我可能很難想起當時的感動,並且像馬姊說的,回到台灣後因為回到習慣的環境,在蒙納的感動會被沖刷得更快,若沒有記錄下來,這九天感動在多年後被淡忘,只記得我曾經到過;開會,在我們團隊也是一大學習的點,反思完後都會接著團員的開會,有時開會時團員們都已疲憊不已,在精神不濟的狀況下開會,有幾次是容易因意見分歧而講話比較激動,但我覺得大家還是情緒掌控都非常好,我很佩服這樣的理性,並且我們在開會時有了一套自己的分工,有人掌控時間、有人主持議程,在效率上很重要,因為大家都想早點回去休息,安排議程的方法可以在對自我決策時更有系統,都是未來在開會可以沿用的。
透過服務隊我認識了九位很有想法的夥伴,不像大部分的團員可能之前就彼此認識,因此一開始有點害怕難以融入,但是大家都適應彼此很快、也配合的很好,果然是會來參加服務隊的大家,都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這趟旅程,我從他們每個人身上發現以及學習到很多;第一,我發現我是個較不感性的人,從每晚的反思可以發現大家的分享都不太一樣,但我發現我是最少講出感性感想的人,多半是在反思活動哪裡不順?哪裡不夠好?而我發現其他人是講出打從心底的感受、並且他們對周遭的人事物觀察敏銳,會說出讓我很有同感,但我可能沒發現的事,並且有些人的共感能力真的很強,可以真的把自己投入別人的處境,並為他留下不捨的淚,這點是我很希望自己能成長的,我也希望自己變得更懂得站在他人的處境去思考、去感受,並且凡事用心感受,變成更具感性情感的人;第二,我發現團隊的大家都很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立場,並且用非常堅定的態度,例如最有趣的是大家擠在塞滿22人的娃娃車上,有的人開始談論物理及哲學並且爭論了一整路,有的人在分享自己科系的專業有趣的事,我也被拉入談論科系的行列,但其實我們系是一個鮮少會互相討論專業內容的系,所以一起談話的時候,我還事先在心中下了一點草稿,看到其他人都對自己的科系侃侃而談,讓我有點懷疑對自己科系是否真的喜歡,又或者證明我還需更投入才行,讓我開始自我反思;第三,即便跟團員們私下聊天時,發現大部分的團員都能依舊有很邏輯的溝通,並且帶給我心靈或思想上不同的見解,例如某天晚上散會後,我跟隊長在聊天,我告訴他我對今天自己負責的團康不太滿意,突如其來的雨,擊敗我構思很久的備案,就像告訴我你還準備的不夠好,他告訴我,或許這場雨是在告訴我們無論準備的多縝密,都還是有可能有想不到的插曲,而我要對此放得開,或許下次我還能準備更多備案、但我必須接受不完美的必然,這是給我的一場心靈磨練,如此地想我就釋懷許多,能接收到團員們間的智慧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後是我在這次服務過程對基督教有非常多的發掘,本身我們家是道教,而我對於各種宗教都是抱持尊重且好奇的態度,透過我們每天每餐的禱告、談話中時常表達對主的感謝、把基督教的智慧運用在字句間,我認識到基督教是非常融入生活中每一刻的,有一件事讓我覺得倍感神奇,這趟服務我們的空間改善任務是油漆球場,這是個非常看天氣的工作,若下雨就沒辦法執行,而我們空間改善在行程表上的安排是早早就訂下的,完全無法參考氣象預估,不過我們卻能在雨下下又停停間,完美的取得晴朗的天氣上漆,即便最後一次上漆時天氣似乎下起毛毛雨,而大家都很緊張想加快速度的完成,在團員及老師向主禱告後,天氣默默地又撥雲見日出現大太陽,彷彿是主在告訴大家,哎呀嚇嚇你們而已~我會守護你們完成任務的!似乎信仰基督教的人都很正向思考,讓我發現這個信仰的迷人之處;認識到秀惠傳道及各位同工,了解到他們無私地在蒙納教會服務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僕人,要在世上實踐基督教神愛世人的理念(希望我沒有理解錯誤),我覺得他們對當地的奉獻真的是難以言喻的偉大,包括秀惠傳道及各位同工盡心接待我們這點,我不只滿滿的感動還有無限的佩服,並且蒙納教會是當地重要指標、集會場所、教育機構,一個信仰可以帶給當地更多生命力、凝聚力,是非常美好的,我覺得無論是否信仰基督教,對於這個信仰帶給人們的正面影響皆是不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