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社會實踐資訊整合平台---張暄珮
張暄珮

張暄珮

美術碩三

教育服務學習


課程主要是協助與教導低年級組小朋友完成作業以及複習考試範圍、陪伴閱讀故事書、輔導學校課業(數學、英文、國文),小朋友食用點心的時間也有幫忙協助相關事項。輔導小朋友寫作業時,透過提問、動作手勢、具體圖像等方式來激發來引導學童的思考。例如輔導一些智力本身較低弱的學童數學科目,對於簡易的加法與減法,理解上較緩慢,因此利用圖像的方式與生活經驗結合,輔導學童對加減法的理解。還有另一次是教導他正確的書寫英文字母,但因為先天性的症狀,所以即使作業簿上有英文字母的虛線可以描寫,他還是無法準確的將字母寫好,每一次書寫都是凌亂的鉛筆線,必須要擦掉重寫,因此他也越寫越氣急,越寫越不好,儘管我向小朋友說「沒關係,慢慢來,我們一起完成,最後一定可以寫好」或是將字母圖像化成步驟「先畫一個圈圈再畫一個勾勾」都無法讓這位學童把英文字母寫好,後來我拿了自己的筆記本,向這位小朋友說「這邊給你寫,我們一起練習,直到寫好為止,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寫好!」,於是這位小朋友就開始大膽的寫,我也示範了幾次給他看,畫出了有虛線的小寫字母讓他描,他居然叫我多畫幾個像這樣是虛線的字母給他描,雖然書寫的狀況還是一樣,但是我感受到這位小朋友其實心裡對自己的學習是有期望的,他也很想寫出好看工整的字母,只是先天的關係,讓他在學習上比較容易受挫,需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我發現在輔導這些小朋友的過程中,同理心是很重要的特點。我覺得同理心是完完全全的站在他的角度去想,而不以自我為中心,不以自己的感受為主,像是對方的分身一樣,去感受他的生活、體會他的世界。因此在自己的生活中,會不知不覺的看見對方的價值觀、意見、行為和自己的不同,當我發現時,我會提醒自己,融入他的視角,對方需要的是什麼,或許我的一點點作為就能給予對方一些溫暖。在修習教程的這段時間,累積下來的知識,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幾個面向:愛的教育(以鼓勵代替責罵)、同理心、傾聽、以身作則、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生活即是學習等。因此在服務學習的過程中,很努力、很自然的會朝這幾個面向去進行,向小朋友們提間來激發他們的思考,儘管小朋友們有些很調皮會插話或是打打鬧鬧、作業簿用丟的丟到我的面前或與其他同學爭執互相責怪,這些狀況自己都是不斷的以理性來面對,因為一直記得以身作則的重點,也記得小朋友有狀況時,需要的是傾聽與理解,責罵絕對不會解決問題,而是理性的引導正確觀念,並讓小朋友試著去思考同理心。在機構遇到的小朋友多是成長環境比較複雜的學童,但身為志工老師的自己,我發現自己確實無法幫上小朋友什麼忙,只能盡心盡力的讓他來到機構時是開心的並感到溫暖,更希望他們能對學習有正面的期待,而不應該只是一種任務交差的觀念。另外,我發現要幫助這樣的小朋友有良好的學習和品格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先融入他們的文化,也就是同理,因為了解才有可能知道小朋友需要的是什麼。其實我發現就算小朋友的長環境複雜,但是他們還是有純樸的一面,只是真的很需要正向的引與學習,才能試著去防止之後外在環境的負面影響。我想這樣的學童,多半是很需要溫暖與理解的,而不是責罵。


參與專案

教育服務學習

藉由服務行動,學生進入社區服務青少年、弱勢家庭兒少。由學生過去的服....